维度经济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民经济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差异

时间:2024-11-08 13:52:34来源:网络作者:维度经济网

如何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

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上的普遍需求发生了改变,财政支出就不同。就像以前我们把效率放在一个绝对重要的位置,到现在我们开始关注社会公平、环境等方面,财政支出也就往那个方面倾斜。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但未必属于发达国家(比如卡塔尔、文莱、沙特阿拉伯等国)。

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处于工业化(制造业,也就是工业)时期,未开发国家则还在农业九游。

为什么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政府规模高于发展中国家??

楼主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没有能力维持更大规模的政府,相反发达国家则不同,这一点就像军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众多的中国却没有德国的总兵力多,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养活军队。 2、在发达国家往往需要给公员提供更多的服务,也要处理更多的社会事务,如教育、交通、医疗、养老等事务。 3、许多发展中国由于经历长期战乱,许多地区连基本的地区管理机关都没有,自然政府的规模也比较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区别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 :
发达国家的工农业都很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水平高。

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二次大战后,纷纷独立,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但实际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目前,这些国家仍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


总的来说,有两点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生活水平、生产力、进出口商品、对外贸易额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都较快,如中国。
第三世界是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在地域上大多处于发达国家的南边。第三世界国家也称为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

九游资料:

目前,一般公认的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北美洲的美国和 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世界银行把一国的年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称为高收入国家,即发达国家,1988年有25个。

亚、非、拉美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发达国家

试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本文着重分析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并将这60多年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1976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1978-1991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1992-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一)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两项数额明显较多。在此期间,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分别为25.5%,28.7%和42.6%,比重逐年上升。国防支出占比分别为41.1%,43.1%和33.6%;相对而言,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总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在20%—30%之间。

可见,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财政支出的重心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这跟当时我国的国情和状况是相吻合的。

(二)1953—197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从1953年到1976年增长了近四倍,其中各类支出数额也同步上升。根据相关统计,在“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总收入为1354.88亿元,相当于原定五年计划财政收入计划1309.41亿元的103.47%。

五年财政总支出为1345.68亿元,相当于原定五年计划财政支出1286.06亿元的104.63%,整个去年计划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9.2亿元,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三)1978-1991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财政支出规模依旧呈扩大趋势,且短短十三年就达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倍之多。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支出的重点开始从工业经济领域向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倾斜。

(四)1992-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根据已有数据,从1992年到2014年,财政支出规模明显扩张数倍。1992年到2005年,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九倍,而后在短短十年内又扩大近十倍,我国财政的支出规模不但逐年增长,而且增长率很高,规模扩张很大。

变化的原因

自20星空以来,政府规模的增长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备受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国外学者基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对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国内对财政支出研究较为系统的最早见王雍军的《中国财政支出实证分析》,他从公众需求和官僚拉动两方面来解释财政支出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和财政职能转变与经济体制的变化。

下面,本文将从政府财政职能转变视角来分析近六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的变化原因。

1、过渡型财政(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从战时状态开始走向和平年代,国家的主要任务由解放战争转向经济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由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时财政转变为经济恢复时期的过渡型财政。过渡型财政,是在满足战争需要的同时,尽力恢复经济建设的一种财政模式。

2、生产建设型财政(1953-1976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

在生产建设型财政中,经济建设占财政总支出的首要地位。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财力的安排主要放在经济建设方面,与其他方面的支出悬殊甚大;星空,工业支出是经济建设支出的重点。

第三,财政在集中的前提下适当放松。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在集中的前提下适当下放权力,“大跃进”时期出现了过度放权,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虽然财权重新集中,但集中程度并没有恢复到建国初期。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财政权限下放的程度更大。

3、分灶吃饭型财政(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全党工作中心进入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设时期。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是随着党的中心任务和方针政策的转变,新的经济运行方式,总体上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生产建设型财政转向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的分灶吃饭型财政,这种财政模式是一种从计划经济下的财政向市场经济财政过渡的一种财政形态。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经济体制的选择;三是政府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就政局是否稳定而言,一国发生的战争或冲突等事件会导致财政支出规模异常扩大。

就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其影响也是较为明显。如果一国政府的行政机构过于臃肿,必然会导致行政经费的增多,反之,就会节约经费支出。

(3)社会因素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社会因素众多,且较为复杂。人口数量、文化背景、宗教习俗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究竟有多大差距?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世界各国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状况,通常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一般包括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里主要是指1960年成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4个成员国。它们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冰岛、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其中,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是7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只有日本是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
网站名标签: 经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国财政 上一篇:贴现利率是3.18%,含增值税,怎么拆分增值税的利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

热门更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