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经济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哪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没有进行ESG实践

哪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没有进行ESG实践

时间:2024-01-13 13:52:57来源:网络作者:维度经济网

用ESG,给过热的汽车行业泼一盆冷水

ESG要火了吗?中国车企的ESG表现如何?ESG是否只是表面功夫?

文丨智驾网黄华丹

价格战、出海、竞争力无疑是今年汽车行业霸屏的关键词。

而作为新能源的由头,减碳、环保,也是产业绕不过去的话题。

ESG这个词,对欧洲企业来说,已是深入骨髓的认知。但在中国市场,似乎还有些水土不服。但近期,ESG在国内似乎也有了热闹起来的迹象。

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水平。当然,先不论是否赚钱,作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和社会财富的汽车巨头们,自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ESG即Environmental,Social和Governance的缩写,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除了环保,同时也包括社会责任、社会公平、人道主义等含义。

01.

马斯克口中的魔鬼却是投融圈新宠

马斯克此前在推特上公开称ESG是魔鬼。因为特斯拉在S&P Global标普全球的ESG评分中只拿了37分。而烟草巨头Phillip Morris却拿到了84的高分。

一家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以彻底改造地球能源为目标的企业,在ESG评分上居然不及一家烟草企业?也难怪马斯克愤怒。

去年,特斯拉就因为ESG评分过低被从标普500 ESG指数中剔除。而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却进了前十大成分股。不过真相是,埃克森美孚的得分也不高。

为什么以环保为己任的新能源车企会比不过烟草公司和石油公司?官方的解释是,不同行业之间不存在对比价值。而且,ESG的评分体系并不只考虑环保一项。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同样是ESG评价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标普全球给特斯拉的评分来看,其在环保方面的得分是远高于行业平均的,但在社会一栏上的表现多少有些差强人意。

而另一家机构MSCI(明晟)给出的评价是,特斯拉的问题主要在于产品安全和质量,也就是特斯拉经常被报道的诸如Autopilot失灵、刹车失灵等问题。

产品安全与质量上的争议是特斯拉在多个ESG评分机构处均无法拿到高分的原因。当然,特斯拉是否真的存在产品缺陷或质量问题,并不是我们此处讨论的重点。

而最近ESG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其作为一个值得注意的职业领域成为媒体报道的话题。有报道称,部分企业的ESG岗位月薪已经开到了10-15万。

智驾网翻看了Boss直聘上的ESG岗位,并没有找到10-15万的招聘信息,但确实有公司开出了50-80K,60-80K的月薪。不过,总体来看依然是10-20K的岗位居多。

其中,汽车行业内,奇瑞和吉利两家近期也发布了ESG岗位的招聘信息。尤其吉利,发布了多个ESG岗位。

关于各家中国车企在ESG上的表现,后文具体来写。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可以说是传统车企品牌中在ESG上表现最好的一家。从其招聘岗位也能看出吉利对ESG的重视。这或许与吉利旗下有多个出身欧洲的品牌不无关系。

当然,目前ESG还是个新兴的职业,BOSS直聘上的岗位数相对于其他职位来说也仍在少数。但鉴于对未来环保、减碳及社会责任方向的预判,尤其是投融圈和咨询公司都在布局这个领域。

例如,九游永道早在2024年就表示,公司将在五年内创造10万个新岗位,以帮助客户应对气候和多样性报告及人工智能方面的问题。

02.

国外ESG评分机构如何看待中国车企?

ESG在国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么,中国汽车企业在ESG方面做得怎样了?我们查询了MSCI(明晟)标普全球的官网,对主流车企的ESG表现有了直观的了解。

MSCI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在ESG界,名声、认可度双高,也是信息披露较为详细的一家。

据MSCI官方表示,其研究的ESG评级旨在衡量公司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抵御能力,为了解企业财务绩效风险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个窗口。

MSCI的ESG评级范围包括领先(AAA、AA)、平均(A、BBB、BB)和落后(B、CCC)。评价标准包括35个ESG关键问题的数千个数据点,重点关注公司的核心业务与可能为公司带来重大风险和机遇的行业特定问题之间的交叉点。关键问题根据风险或机遇的影响和时间范围进行加权。同时接受公司治理和公司行为评估。

MSCI不会对公司进行调查或问卷调查,也不会进行一般性访谈,不接受或考虑发行人提供的任何未向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开的数据。

在中国汽车企业中,理想、小鹏、比亚迪均拿到了MSCI AA的评级。其中,理想与小鹏一直为AA评级,且不存在争议性问题。比亚迪在2024年从A级升级至AA级。

在与同行对比中,比亚迪的问题包括化学品安全、劳工管理和工会关系,这和此前比亚迪长沙工厂在排放和员工离职问题上引发的争议不无关系。就其引发的关注来说,MSCI的评级标准似乎甚为宽容。但如果以争议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为标准,MSCI给出AA的评级并非不合理。而在产品安全和质量以及未来在清洁技术上的前景方面,MSCI也给出了领先的评价。

就ESG评级来看,新势力的表现优于传统车企,在蔚小理三家中,除理想与小鹏拿到AA评级外,蔚来也拿到了A级评价。相较于理想和小鹏没有明显的落后项,MSCI认为蔚来在公司质量、产品安全与质量表现上处于落后位置。

在传统车企中,吉利拿到A级评价,是表现最好的企业。MSCI给出的落后项是产品碳排放足迹、公司治理和未来清洁能源技术。

排在其后的分别是长城BBB级,广汽BB级,上汽与长安均为B级。长城的落后项是碳足迹,因其销量目前仍以燃油车为主。

有趣的是,多家国内的大型车企在公司和企业行为上被MSCI评定为落后。

作为对比,特斯拉在MSCI的评级中拿到的是A级,其落后项也非常明确,为产品安全和质量。

标普全球就是为特斯拉打出37分的那个机构。在标普全球的评分体系下,比亚迪只拿到了22分。

标普全球的ESG评选方法是以其发起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CSA)结果为参考。CSA通过邀请全球范围特定企业填写问卷的形式,从ESG投资的九游衡量企业在经济、社会及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CSA也同时星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与经济绩效。

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大部分中国车企并未回应CSA的调查报告,因此对其的评分主要基于公开信息做出。

在智驾网查询的企业中,仅吉利和小鹏两家参与了CSA调查,其得分分别为55分与49分。其余几家,理想得分26分,长城25分,广汽23分。

此外,智驾网也查询了多家国外车企的得分情况,两家评分机构的结果区别较大。例如大众在MSCI的评级只有B级,而在标普全球的评分体系中却拿到了63分。九游在M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驾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飘”绿③】:全链路低碳减排背后的“秘密”

当ESG标准逐渐上升到汽车企业发展的衡量标准之一时,行业中ESG的认识也开始出现不同。

一方面,近些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碳中和”和“碳达峰”在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很多人用溢美之词去赞扬ESG的相关工作,甚至也出现了“企业不讲碳,档次降一半”的说法。

另一方面,企业虽然纷纷入局新能源,年报中也陆续出现了 ESG板块,但更多企业的ESG工作目前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很难察觉出企业所的改变,也无法清楚的了解企业面临的相关挑战。这导致了当前大多数企业的ESG报告相对片面,对于衡量企业的运营发展没有意义。

虽然两种观点有所对立,但从事物的变化发展来看,企业的ESG工作也是从量变开始的,只有经过一定的量变才会实现最终的质变。

换句话说,一家企业只有在ESG上做到得足够多,足够全,才能最终清楚有效的体现在企业的发展经营中

站在今天回头看,吉利在ESG上的成绩已经不是仅仅几个数字那么简单,从技术到战略,从产品到全链路,从业务部分到整个集团……吉利前行道路上的每一步,都与环境、社会、企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体系化“战役”

ESG不是简单的一个部门或者少数部门的事情。基于目前普遍的ESG实践,它需要全体系通盘考量。

为了能够自上而下的进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吉利控股集团搭建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在董事会层面设立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委员会,并下设由指导协同小组、ESG 工作组及碳中和工作组共同构成的ESG联合工作组,统筹推进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同时还积极加强跨业务集团、板块之间的交流合作,统筹推进全集团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这是一套极其有效的ESG管理范式。一方面从顶层建设层面规划ESG的整体目标和路径,确立全体系ESG共识;另外一方面则通过纵向的联系,使整个目标能够在全体系内得到全方位的认同。

聚焦到战略目标上,按照吉利控股集团制定的碳中和领域的短、中、长期规划,预计到2025年,吉利将实现乘用车单车全生命周中期期碳排放降低 25%;2030年实现全集团运营层面碳中和;2040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的零碳就绪;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

在全集团碳中和目标下,各个品牌也设定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具体来看:


1、吉利汽车将在2025年实现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25%以上,2045年实现碳中和;

2、路特斯科技在2027年实现100%纯电动车产品矩阵,2038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3、远程汽车将在2025年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2030年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4、沃尔沃汽车将在2025年实现生产制造的全球气候零负荷运营; 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实现全球气候零负荷星空企业;

5、极星在2030年实现每辆汽车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2040年实现温室气体的气候中和。

6、曹操出行将在2023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将在2035年实现全部订单净零排放。

吉利汽车作为吉利控股的核心业务品牌,也是减碳过程中的重点业务板块。吉利品牌碳足迹削减对整个吉利的ESG表现至关重要。

此前吉利品牌曾对外表示,基于吉利品牌的主流消费群体,吉利品牌的电气化转型将首先从插电式混动入手,继而九游到不同的动力类型。在2024年中,吉利汽车进行了包括混动、纯电在内的多能源路线布局调整,尤其是在混动领域推进持续的碳减排。‍‍

2024评价周期内,吉利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及插电混动汽车销量分别达到26.22万辆及6.64万辆。

对比2024年数据,2024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上升300%,占总销量22.9%,相较2024年提升16个百分点。

作为主攻高端智能电动市场的极氪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了对高端智能市场的初步布局。在碳足迹削减层面,极氪推出了Z Green碳普惠平台,用户可直观看到自己通过使用新能源汽车为碳中和做出的贡献。截至2023年3月12日,已有85000多位极氪用户参与碳减排行动。其中,用户驾驶极氪001减排25748吨,步行减碳40吨,累计碳减排25788吨。

高端品牌路特斯推出了纯电超跑SUV Eletre,贯彻循环经济原则,整车可再利用率超过89%;沃尔沃XC90纯电动版也在2024年亮相推出,同时沃尔沃还开展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以此更全面地考虑自身业务对自然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关目标和计划。

除了推进旗下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吉利控股还在电池、换电补能、甲醇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其中在绿色甲醇领域,2024 年吉利推出全球首款甲醇混动轿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今年2月,由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省顺成集团共同投资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甲醇工厂在安阳投产。

进行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是一件长期且艰难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吉利以系统性、体系化的ESG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为基础,同时在各个品牌中完成了自上而下的统一理解、全周期的统一行动。或许,这就是吉利控股如今能够拿出一份值得称赞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重要所在。

低碳绿色向未来,每一步都算数

在ESG维度之中,E(环境)是涉及最为广泛、内容相对较多的一部分,相比环境与公司治理,它也是最容易被衡量、被车企关注的焦点所在。

在汽车预言家跟踪报道的企业ESG实践中,企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经营转型,并不是瞬间切换。尤其是对于像吉利控股这样从传统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企业而言,秉持一个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扎扎实实在平衡企业经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切实稳妥的走好每一步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吉利控股集团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吉利首次发布了全球ESG战略。聚焦的六大领域中,至少有气候行动、资源保护、交通出行三大领域与环境相关。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阐述了吉利控股集团在旗下不同品牌上都在框架内制定了详细且可行的碳中和时间表。‍‍‍‍‍‍‍‍‍‍‍‍‍‍‍‍‍‍‍‍‍‍‍‍‍‍

不过相对于较为清晰和明确的品牌碳中和时间表,如何在点滴之中扎扎实实实现全体系、全链路的减排更为重要。

在能源层面,为了实现绿色低碳与能源安全,吉利控股长期探索化石燃料替代新方案,以绿色电力、绿色甲醇两大能源为核心驱动,在2024年中,吉利汽车光伏装机容量约307兆瓦,较2024年提升168.7%,沃尔沃汽车台州工厂更是实现100%电能碳中和,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光伏发电累计使用量3064兆瓦时。

在能源端努力的结果显而易见。数据显示,2024年吉利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5.2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4年基准年下降8.1%,较2024年下降5.6%,符合2025年减碳25%目标的进度。

在制造层面。2024年整车基地单辆车能耗及整车基地温室气体总排放较2024年分别降低12.10%和24.78%。特别在吉利西安工厂中,这也是吉利包括中国自主品牌中首个实现碳中和的“零碳工厂”,其配备了52兆瓦超级光伏电站,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475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000吨;同时,依托吉碳云建立能源及双碳管理系统,显著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并降低能源成本,2024年上半年单辆车生产能耗相比2024年下半年下降12.6%。

不过,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而言,单纯的依靠企业内部的碳足迹削减还不够,必须要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协同,尤其是在目前环保浪费及其严重的外包装材料上。

在最新发布的可持续报告中,吉利控股明确提出要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原材料选用与设计、生产制造、包装物流和资源回收的全价值链条,并通过运用可再生材料,开展零件再制造和循环利用等方式,有效提升能源及资源利用效率。

据了解,吉利控股已经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应用于物流包装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吉利使用循环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占比约为 82.71%,且各基地所有包装材料全部委托第三方进行回收再利用,包装材料回收率实现 100%。

在绿色物流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持续优化整车物流运输结构,不断九游铁路、水路运输线路,全面推广新能源运输车在吉利物流体系中的使用。2024至2024年期间,铁水联运的发运占比趋势总体稳定,2024 年因采用铁水联运共计减少碳排放278,411吨。

如今实现碳中和或许已经成为了每个汽车企业的重要目标,但不难看出吉利控股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刻而独到,且将践行落实到了各个环节当中。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吉利控股看中顶层目标,更将ESG理念贯彻在企业各个产业链之中,实实在在的每一步背后都蕴藏着吉利的努力。

以数字九游具赋能低碳绿色新发展

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也需要衡量工具的全面更新。

在吉利前行的道路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也被赋予了更强的意义。通过管理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这在行业中并不常见。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碳中和实现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数学问题,这背后需要各种准确数据模型的计算。如果还在依赖手工填报排放数据,不仅效率低、标准不统一,对减排规划的制定也和现实偏离较大。

行业分析权威认识指出,数字化碳管理可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快速落地一系列完整的规划和战略,也可以赋能碳普惠打通C端用户参与进来,这也是企业坚持开发数字化碳管理解决方案的动力所在。

为了更好的对吉利控股碳排放进行有效把控,吉利控股集团通过碳管理体系建设、碳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碳管理能力建设、碳文化建设,实现碳管理提升。吉利不仅在国内率先实践自主研发的碳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吉利控股集团到基地工厂的碳管理全覆盖,并在国内首次将“范围三”排放列入监测计划。

吉利内部自主开发的一站式碳管理平台“吉碳云”,能够持续推进碳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数字科技在B端和C端落地更多碳相关解决方案。当所有企业的减碳意识还停留在日常生产、制造等环节时,吉利控股已经走向了大众,以推广者的身份积极在更多企业、用户中推行减碳行动。

例如在2024年10月份时,锦鲤吉碳平台正式上线。通过该平台,大众可以深入了解“双碳”、环保减排等知识,并能通过平台深度参与低碳活动,形成个人绿色碳账户。更为重要的是,用户还可以在平台将碳积分进行转化,满足衣、食、住、行等实际需求。目前,锦鲤吉碳已在扬州开展试点。

据了解,吉利控股旗下的曹操出行已为用户设立碳资产账户,并逐笔登记订单产生自愿碳减排量的出行平台。用户通过使用曹操出行,每公里能够获得约142克碳减排量,并全部计入曹操出行个人APP端的碳资产账户。

换句话说,吉利的绿色出行不仅聚焦在汽车用上,更是普惠至每一位消费者。

此外,吉利此前还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碳普惠场景的建设与落地,并联合向个人用户发放碳中和证书,创新实践绿色低碳消费。加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参编组,希望通过参与标准的设定,为互联网平台开展碳普惠服务提供指引。

为提升各业务单位所属各制造基地碳管理岗位人员的能力,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助力吉利2045全链路碳中和目标的达成,碳中和工作组发起专注于员工碳管理能力提升的“碳路者计划”,并已在2024年9月初正式开展了第一期基础培训。

依托数字九游具,吉利能够进行供应链碳足迹核算工作以及减排实施方案规划,已覆盖100+车型和1500+供应商,涉及电池、钢铁、铝材、塑料和涂料等领域;支持福建常青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展电池三元前驱体碳足迹核算,开展多场景/技术路线的核算,编制产品LCA碳足迹报告,并支持进行认证。

随着能源革命与碳管理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科技将在B端与C端落地方面给出更多碳相关解决方案,支持吉利控股旗下各个业务板块实现高效碳中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预言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两年炼成合资电动销冠,上汽大众ID.家族做对了什么


撰文 / 涂彦平编辑 / 张 南设计 / 赵昊然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集体崛起,造车新势力各领风骚,合资品牌则稍显落寞。当批评合资品牌江河日下成为流行时,不妨通过数字看下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累计零售量为99753辆,累计同比增长31.5%,虽然累计零售量远低于自主品牌(1509555辆),但累计同比增速已经接近自主品牌(32.4%)。

当前合资品牌的短板在于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插混车型,但纯电动车型的增长势头强劲。今年前4个月主流合资的纯电动车累计同比增长43.7%,远超自主品牌的9.3%。

虽然没能占得电动化转型的先机,但有了危机意识之后,大部分合资品牌已经奋起反击,且速度和力度不容小觑。

作为今年4月唯一进入新能源厂商销量榜前十的合资车企,上汽大众正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


从上汽大众首款ID车型ID.4 X于2024年3月上市算起,截至2023年4月初,用时两年,上汽大众ID.纯电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位列合资电动品牌销冠。

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要知道,蔚来从2024年7月开始交付ES8,到2024年7月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用时3年。

上演逆势大反攻,为合资品牌电动汽车正名,上汽大众究竟做对了什么?


长销,才是真的强大

2024年是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年,3月推出首款ID.车型——紧凑型SUV ID.4 X,6月推出中大型SUV ID.6 X,10月紧凑型轿车ID.3投放市场。

一年之内三款ID产品相继上市,完成了上汽大众ID.元年的产品布局。

从产品推出的节奏以及覆盖的市场可以看出,上汽大众是有备而来。

2024年,上汽大众认真聆听市场声音,为ID.纯电连续推出两次年度改款。2023年4月,大众品牌又推出了ID.纯电2023升级版。

能够密集推出产品的背后是强大的体系能力,一年两次改款的背后则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深耕中国市场四十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以丰富的产品布局成为中国家庭绕不过去的用车选择,累计销量达到2300万辆。进入新能源汽车九游,中国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也在迭代升级。而上汽大众与九游同频,ID.纯电系列给消费者带来熟悉又新颖的用车体验。

上汽大众ID.纯电产品来自投资170亿元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基于大众专为电动车打造的MEB平台制造生产。它们以电池包全方位的安全设计、338项品牌标准电池安全验证、真实续航表现、德系品质工艺等看得见的品质追求提升了用户对电动出行的信心。上汽大众ID.4 X还斩获了中保研C-IASI测评新版测评规程All Good评价。

乘联会口径显示,今年4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2%。随着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上,消费者也变得更加成熟理性,透过花里胡哨的新功能,重新审视汽车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而基于合资大厂的严格品控,ID.纯电系列推出以来从未发生一起自燃案例。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测评结果显示,上汽大众ID.3和ID.4 X分别斩获纯电动紧凑型轿车和纯电动紧凑型SUV满意度冠军,ID.4 X更是连续两年捧回该项冠军。

上汽大众ID系列车型虽然不是爆款,但销量在稳步爬升。车市不乏这样的例子,出了爆款却是昙花一现。相比这样的爆款,能够做到持续快速迭代并保持长销的产品,才是真的强大。

不是换个标就算焕新

在新的九游如何赢得年轻消费者喜爱,是每个传统品牌都在面临的课题。上汽大众提出Go Younger,希望做真正懂年轻人的品牌。

而怎么Go Younger?当然不是换个标就算焕新。

在产品方面,2023年4月推出的ID.纯电2023升级版其中ID.4 X和ID.6 X采用全新配色和碳晶黑套件,视觉效果焕然一新。


为了满足年轻人的用车需求,从2024年开始,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开始探索改装业务,并发布高端改色膜和优选改色膜两大产品线,为爱车开启更多变化的可能性。

当年7月,ID.改装宇宙活动上线,提供6款优选改色膜和3款高端改色膜。9色均采用谐音梗命名方式,比如“一见钟青”“碳为观止”“实力圈粉”等,更显潮趣。

上汽大众今年精心挑选体系内星空经销商,计划在全国开设200家定制中心,为全系产品提供个性化改装服务。目前定制中心已经上线91家。

上汽大众能够提供改色膜、透明车衣等外饰改装件,也能提供梦幻车顶以及流媒体、360全景等科技方面的内饰改装件。通过提供轻度、中度的改装方案,上汽大众能够以一种相对经济的方式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营销服务体验上,上汽大众也在求新求变。

4月18日,上汽大众发布了全新的服务品牌“We Care”。这是之前其售后服务品牌“Tech care”技术关爱的进一步升级,意在向用户传达“关爱”。

这个服务品牌覆盖售前、售中、售后,以及线上、线下。上汽大众希望它能够在年轻消费者心目中植入陪伴、高效和透明这三个关键词。


在“We Care”下面有四个重要的支柱。第一是专业技术,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的需求,车辆一旦出现问题,到店里面来,可以第一时间修复好。除此之外,上汽大众还希望营造陪伴、高效、透明性这三个服务理念和服务新标准。

上汽大众已经打通线上线下的用户触点。线上以“上汽大众超级APP”为用户直连阵地,目前APP用户注册量已突破1200万。线下体验中心上汽大众ID. Store登陆全国88城市的核心商圈和商场,目前已开业200家。

2024年11月,上汽大众在上海举办了ID. Day首届车主共创年度派对,全国50多个ID.俱乐部都参与了设计与运营。

此外,上汽大众今年还邀请了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年轻演员吴磊担任ID.家族代言人。


要在新的九游赢得新的消费者,要让年轻人对传统汽车品牌有全新的认知,这是一个产品、服务、营销等全方位“Go Younger”的系统工程。总之,要赢得新的九游并不是一件易事。

这也是眼下几乎所有传统车企面临的转型难题,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前期的实践,上汽大众对此已经颇有心得。


未来取决于现在

今年4月,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包括ID及PHEV)零售销量达到10038辆,同比增长216.6%,是合资品牌新能源销量的第一名。

上汽大众正在加紧研发长续航的PHEV车型,希望一两年内能推出相应的产品。补齐PHEV短板之外,在纯电动上,上汽大众也将迎来更多ID.家族成员。

今年4月17日,在上海车展开幕前的ID. night上,上汽大众ID. NEXT概念车首次亮相。星空天,这款概念车身披伪装车衣出现在上汽大众展台上。


作为上汽大众打造的全新高端B+级纯电轿车概念车,ID.NEXT在颜值、动力、性能和智能科技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进化。它将是上汽大众的一款旗舰级产品,也是ID.家族所有领先技术和设计语言的集大成者。

上汽大众希望通过ID.NEXT这款车传达出对环保、可持续生活的共同追求,与年轻消费者产生共鸣。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健旭表示:“驾驶一辆ID. Next,是为了社会、为了环境,乃至我们共同的将来。在ID. Next上,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辆使用清洁能源的纯电动车,也是上汽大众对ESG的关注,对社会和环境的承诺。”

ID. NEXT预计2024年年初正式亮相。作为上汽大众ID品牌践行高端化和年轻化的关键落子,它必将进一步提升品牌势能。

从ID. 4 X到ID. NEXT,上汽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步步为营,徐徐图之,有着自己的节奏。

电动化转型毕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企业要具备持续造血能力,逐步提升体系能力,才能保证跑得更远。

拿下合资电动销冠,是上汽大众All in智能电动新赛道、坚持长期主义的结果。而未来的命运取决于现在的思维和行动。今年上汽大众内部营销大会的关键词就是改变。

想得明白,而且能够迅速转型,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很多时候,有空杯心态,有超强行动力,方向对了,方法对了,只需要静待花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奇瑞新能源的中场战事,eQ7如何打开新局面

虽然市场表现未见分晓,奇瑞eQ7及其身后的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已经向各方“秀”出了技术底蕴与创新实力。这是中国品牌持续向上的底气,更是代表中国汽车为全球汽车业贡献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看见中国汽车”系列活动自2024年举办以来,不断让社会各方、让全球看见中国汽车品牌的优秀代表,看见中国汽车的实力与信心。7月12日上午,“看见中国汽车”走进奇瑞活动在芜湖举办,这家曾经的“自主一哥”、今年上半年增速最猛的中国车企之一,不仅炫出了对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并在新能源车市这个大棋盘的“兵家必争之地”,落下了关键一子——奇瑞eQ7首台量产车成功下线。

红海中发掘“新蓝海”,eQ7“偏向虎山行”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刚刚量产下线的新军eQ7,接到了这样的“将令”,要在15万-20万的SUV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红海中一战成名。

都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人格的延伸。尹同跃这位属虎的奇瑞掌门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虽已到耳顺之年,身上的一股虎劲却未减半分。他带领的奇瑞也有一股子“愈是艰险愈向前”的虎劲,专挑最难打的仗,先攻最“卷”的市场。

7月12日,奇瑞几乎同时亮相了两款车型:艾瑞泽8和奇瑞eQ7,一个瞄准了A+级传统轿车市场,在合资车的优势市场与其正面“硬刚”;另一个则要在近年来最“卷”的15万-20万的SUV市场攻城掠地,在纯电动这个赛道上一炮打响。

15万-20万元一直是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市场,特别是15万-20万元这个区间,据上险数统计,2024年该市场乘用车的上险量占比已经达到了18%,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25%。近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这一区间市场的竞争尤其激烈。作为传统燃油车一直以来的优势领域,相应产品数不胜数,在配置上几乎已经“卷”到极致,是上半年“价格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自主车企的新能源特别是混动产品,也开始以此为主战场不断出新,“油电同价”,加速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奇瑞eQ7瞄准了这个容量最大、占比最高、增速最快,但又在各方势力的激烈竞争中杀成一片红海的市场。这不仅是奇瑞补上新能源“短板”的战略需要,更是中国品牌汽车需要九游在主流市场实现对燃油车全面替代的必然之举,技术奇瑞,不容缺席。

2024年下半年特别是8月以来,奇瑞的销量增势强劲,九游“王者归来”之势。全年销量涨幅超过了30%,实现销量、营收、出口、新能源“四个历史突破”。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计销售汽车74万辆,同比增长56%,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在中汽协统计的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中,奇瑞集团今年以来的增速一直位居全行业星空。相比之下,奇瑞的新能源汽车已累计生产66万辆,上半年在全球的销量排名第9,此前在微型车等领域的表现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尚未在主流市场占据有利位置。

尹同跃强调:“现在我们还有两个硬仗要打,一个是新能源必须要打上去。今年上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我们必须要用更好的产品、更新的技术参与竞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星空个要打的硬仗是混合动力,目前在混合动力方面,奇瑞正在积极积蓄力量,争取今年第四季度全面发力。”

作为奇瑞的一款核心中型纯电SUV,eQ7及其背后的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扛起了这场“硬仗”的先锋大旗。首战的战场虽然选择了难度最大的红海市场,但奇瑞管理层对全盘的认知与分析,也体现出企业“红海竞争”的智慧。

奇瑞先看到的,是“红海”竞争激烈的另一面,即一个确定存在且规模庞大的成熟市场,同时也是看似竞品如云、但消费需求并未被完全满足的市场。奇瑞将眼光从对手身上挪开,聚焦用户需求,通过解决他们的痛点、满足新需求,在这片红海中反而找到了“新蓝海”。

这种选择的好处也很明显,首先,所谓“新蓝海”是从红海中剥离出来的,很多原市场的资源、技术支持、熟悉的用户偏好等,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帮企业降低成本;其次,可以开发普及率更高的大众化产品,市场占有优势也很明显;再次,还能有效规避一些小众市场的风险。

“洞察用户需求是打开市场的第一密钥。” 奇瑞新能源产品营销COO贾守平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政策驱动逐渐转为市场驱动,消费者买车也开始了从‘省油’向‘不用油’的转变。我们发现,三类不同的用户都有着相同的购车需求——电动车,甚至纯电动车。“具体分析来看,对于家里有油车需要增购一辆或者换购一辆的用户,主要是城市通勤需要。用得更省、体验更好、服务更佳的纯电产品,一定是第一选择;而对于首购用户,在他还没想清楚买什么车的时候,这种纯电产品,必然会被优先考虑。

做一款能被用户优先考虑的15万级家用纯电SUV,才是奇瑞面前真正的“虎山”,因为这堪称当前纯电动最难打的细分市场之一。例如,家用车的用户对车内空间格外看重,而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包相比其他动力汽车,普遍更占空间。SUV深受用户欢迎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底盘较高,越野能力较强,而目前的纯电SUV受限于车辆的构造及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影响,底盘反而相对偏低。更棘手的是一个当前普遍存在于纯电动车型的难题:续航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当前可装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在短期内尚难有更大突破,一味堆砌电池既占空间,又增电耗,还更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必须另寻他途。

“轻”车挑重担,eQ7如何“铝”出奇招

“技术奇瑞”祭出了其首创的铝基轻量化平台,这也是中国的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曾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进步一等奖。

“选择铝基,车身更轻,代表着相同电池容量下,能耗降低5%,续航增加20km以上。这20km意味着下一个充电站的位置,意味着下一个服务区的位置。”据贾守平介绍,奇瑞eQ7正通过全铝车身的应用,在不增加电池的情况下,降低车身重量、降低电耗,进而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

不仅如此,这个平台还具有:空间利用率最大、标配后驱、驱动多样化、可扩展多车型等优点,非常有助于解决纯电SUV当前面临的挑战。

特别是在对用户最重要的安全方面,由于采用一体挤压多腔封闭式结构铝型材,替代传统钢车身片材焊接成型,能够造出耐撞、高安全性能,同时又能兼顾轻量化的高性能车身。在eQ7这款铝基轻量化平台的首款车型上,车身扭转刚度可达到3.98万N•m/deg,而同级别的钢车身或钢铝车身的扭转强度,平均在2.1~2.5万N•m/deg,eQ7几乎是这类车型的两倍。

于整个汽车行业甚至制造业而言,这一平台及首款车型eQ7的发布在技术创新及应用、生产工艺、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具有首创价值或星空意义。

首先,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与技术普及方面,继油电同价之后,奇瑞喊出了“钢铝同价”,在行业中率先应用铝基车身:采用了铝型材、板材、免热处理压铸铝、连接材料等多铝材在新能源车身上做了大量探索并实现了大规模、批量化产品应用。铝这种在过去高端车才用得起的车身材料,此次被奇瑞标配到15万级家用SUV等车型上。这次尝试非常有助于铝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普及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我国汽车轻量化单车用铝目标是:截至2025年、2030年分别达到250kg和350kg。

据悉,奇瑞还首创了铝基车身和塑料外覆盖件、结构件、胶黏剂、涂料等非金属材料组合创新应用,并实现批量化量产;先后承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与编制国标、行标6项,建立了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在汽车行业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双碳目标亟待有效落地的大背景下,由于特殊的铝材料的天然优势,可以让车辆本身带来质量更轻、超长防腐和超高性价比,整车节能效果更加突出。

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定华介绍,奇瑞的铝基车身平台采用铝合金进行一次挤压成型,形成梁系结构,这在国际上尚属首例;对于复杂结构亦采用铝合金压铸工艺成型,构成车身骨架。外覆盖件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这种工艺带来的好处也很明显:模具投资下降40%,材料利用率提升50% ,特别是相较于奥迪A8的全铝车身板壳结构,制造能耗低91.7% ,环境污染减少63% 。

此外,奇瑞在行业中还独创了短流程铝基工艺,这也是奇瑞近年践行ESG战略的重要成果。周定华举例说,在汽车制造环节,奇瑞通过技术创新,取消了四大工艺中污染最重的涂装工艺,从而实现制造能耗降低91.7%,碳排放降低63%,VOC排放降低99.8%,为行业绿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奇瑞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还有多个创新:例如铝基车身一体化设计技术全球首创、独创铝合金塑性成形工艺等,目前还在积极的研发超前液态成型工艺。

这些不仅是奇瑞产品与技术的“护城河”,更是代表中国品牌为全球汽车行业贡献的中国方案。

理工男转型全科生,eQ7的七面均衡术

全铝车身的应用,堪称奇瑞eQ7与同类产品相比时,能够让人脱口而出的最大特色与亮点。而要想成为家用纯电SUV的首选,eQ7在特色之外,更要做到各方面的均衡。贾守平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均衡就是让用户,付出最少的成本,确能体验最佳的产品。eQ7以7为名,出生就是一名7边形全能战士,均衡而不偏科。”

据贾守平介绍,首先,在用户关注的颜值方面,eQ7拥有0.618黄金车身比例,并采用了时下新能源,最流行的设计语言,为用户提供最具颜值的家用产品。从很多用户及业内人士看到新车的反馈来看,“颜值提升不少”几乎是公认的。

其次,针对用户最担忧的纯电车型的续航,eQ7经过精心调研与计算,多方权衡,并没有盲目追求动辄1000公里,而是选择了“512km”,满足5+2出行场景,一次充电跑两周,城市周边放心游。

再次,针对家庭用户特别关心的车内空间,eQ7在专为纯电而生的铝基平台的加持下,以4.6米的车长,却能给到用户2830mm的B级轴距,车内空间利用率高达67.2%。贾守平幽默地说:“同级最佳,就像重庆的房子没公摊一样。”

还有智能化方面,eQ7拥用L2+级智能驾驶,并围绕用户生活的7大场景,设置了26种模式,通过OTA可实现车辆的自成长;在车机生态方面,eQ7还提供了30个以上非常实用的APP,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联合腾讯正向开发、实现同级唯一的手机车机同源。

此外,奇瑞还为eQ7的用户配备365天×24小时的在线购车,500+以上的服务网络,实现50km范围以内、30分钟响应提供50万家的充电网络等一系列服务。

在实现“守正”之外,奇瑞对eQ7的设计还另外暗藏了两支“奇兵”,一是基于真正纯电平台的正向开发的、油改电产品无法实现的后置后驱,能够让纯电车型爬坡更有力、驱动更高效、操控更稳健,满足大多数曾经开过油车的用户对驾控感的更高要求。另一个是奇瑞基于对用户的认真调研和对家用车的深刻理解,在对每一个家庭都具有特殊意义的副驾驶座位上,花了一点小心思:配备了专属的女王副驾,坐车如坐沙发,配有电动腿托、八向调节、按摩、通风、加热以及BOSS按键等六项功能。

奇瑞要从理工男转型全科生,也体现在eQ7的设计和制造中,即用理工男执著认真研究的精神底色,打出了全科生的标准动作。

eQ7的市场成败还有待消费者亲自星空,但实力与诚意从不会辜负人。不论市场表现如何,奇瑞eQ7及其身后平台代表的创新成果,已经是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向上的一次有益且重要的探索。

从奇瑞与eQ7,看见中国汽车的决心与底气

“1米宽,1万米深”!

要做全科生的奇瑞,从顶层设计上就要努力做好一条长而深的技术护城河。按照新赛道星空,奇瑞将在新能源技术上走混动、增程、纯电、氢能的多技术路线,同时依托“瑶光2025战略”,在平台、芯片、电芯、软件、智慧座舱等关键核心技术上聚力突破,确保奇瑞的“技术创新工厂”能够持续开发各类场景下的新产品,持续为产品增加新卖点,持续为用户创造新价值。

奇瑞领导层充分认识到,面对当前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大换道,刷新和掌握新的理念、技术、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同时,夯实底层基础,筑牢品质、安全等“基本功”也尤其重要。这二者,一个决定了中国汽车在这一轮全球大洗牌中能跑多快,一个决定了能跑多远。

这也是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上、最终圆梦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

历经数年学习、沉淀,抓住新赛道机遇、积累先发优势,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在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上开始在世界领先一个身位,还将源源不断推出的在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与代表性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奇瑞们”不仅深挖自己的“护城河”,甚至开始转守为攻,与合资、外资品牌在各个战场展开正面竞争。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继续逆势上扬,1-6月累计销售598.6万辆,同比增长22.4%;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3.1%,上升5.9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品牌何以持续向上,底气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发人深省,答案说来话长。但在“看见中国汽车”走进奇瑞的活动现场,或许可以从两个镜头中略窥一二: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一群奇瑞新招的应届大学生走上台来,与领导层照了一张大合影。新生代的朝气蓬勃、“壮年派”的年富力强与“老将”们的壮心不已,相映成趣、接力传承,这恰恰是中国汽车人、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上、生生不息的一个小小缩影。

更有意思的是,在合影中大家纷纷做了一个网络流行的“比心”手势,表达喜悦、友好与爱心。作为掌门人的尹同跃,笑容满面地快速学习了这种年轻一代的流行表达,但他比出的,更像是一股“决心”,这既是奇瑞打赢硬仗的决心,更是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上、圆梦汽车强国的决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理想汽车发布首份ESG报告 首款纯电动车2023年面世

易车讯4月19日,理想汽车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和管治(ESG)报告,全面展现企业在绿色运营、创新产品、合规管治、包容关爱、温暖社会五个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在2024年,理想汽车以自研增程技术等行动,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此促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

理想汽车在运营生产中始终重视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与机遇,以此践行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环境战略。

2024年10月,理想ONE面世,该车搭载理想汽车自研的增程式电动车技术,其可实现市区内全纯电驱动。由中汽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4)》中,理想ONE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值为236.1克二氧化碳当量/公里(总量35,415千克),低于绝大部分同级别新能源SUV车型。

此外,理想ONE在出行中比传统燃油车减少超65%碳排量;例如在北京城市行驶时,理想ONE比传统燃油车减少76%碳排量。理想汽车开创的”城市用电、长途发电”出行解决方案,已收获越来越多家庭用户的青睐。

此外,理想汽车亦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至产品制造层面。作为市级绿色工厂,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采用节能环保方式,实现远低于国家废水废气排放标准的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其中不乏绿色材质、绿色工艺、高效环保处理设施的广泛应用。

未来,理想汽车将继续主动响应国家关于大力部署清洁能源的号召,积极探索节能创举,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协调推进光伏发电等计划。

理想汽车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持续打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保障机制与品控体系,依托自身产业链管理能力与技术优势,为用户带来健康、安全和稳定的产品。

理想汽车从产品的定位出发,全面结合IATF 16949要求,制定并落实《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制度文件体系,搭建起覆盖体系质量、研发质量、供应链质量、制造质量和售后质量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每台理想ONE在交付前需执行超过2,700项的质量标准,其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全年路试里程达数百万公里。

2024年2月8日,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测试结果公布,理想ONE以综合得分率92.2%获得C-NCAP测试五星评价,其中主动安全分项得分率100%。

同时,理想ONE也成为国内最早一款同时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及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获得最好成绩的中大型SUV;2024年8月5日,理想ONE车型在J.D.Power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IQS(新车满意度)细分市场、APEAL(汽车魅力指数)细分市场评选均获第一名佳绩。

此外,理想汽车视创新精神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用科技为用户创造价值。在2024年,理想汽车自研了下一代增程电动系统;去年12月,理想汽车向所有理想ONE用户推送了OTA 3.0车机软件,包含全栈自研的导航辅助驾驶NOA及结合视觉感知算法的完整AEB功能,使驾驶更安全、更便捷。

一系列创举令理想汽车成为全球第三家具备NOA全栈自研能力的品牌。因其出众的完整AEB功能,理想ONE在第三方AEB测试中荣膺2024年度冠军,其也是测试车型中唯一有能力准确识别横向车辆和两轮车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搭载行业首创的四屏交互系统,为车内交互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实现全车自由对话。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71个,注册核准国内商标494个。

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对于理想汽车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才吸引过程中,理想汽车秉承平等公正的态度,借助先进人才管理工具,提升人才策略。根据2024年数据,理想汽车员工来自14个国家或地区,涵盖29个民族。

同时,理想汽车坚守“支持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了完整的员工培训与发展体系,为员工提供九游力的培训机制与课程,不断提升员工职场能力,2024年员工累计培训时长超21万小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未来,理想汽车将持续布局车辆电动化技术。计划于2024年星空季度面世的理想L9搭载全自研的旗舰级增程电动系统,诠释豪华智能出行体验。

在此基础上,理想汽车已着手开发高压纯电技术,品牌旗下首款高压纯电动车型计划于2023年面世,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动出行的至高期待。此外,理想汽车还将继续深耕于智能驾驶、智能驾舱在内的一系列电动车技术,向实现更高级别的制车目标前行。

根据易车App“新能源榜”显示的数据,理想汽车排名第6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网站名标签: 汽车汽车养护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网络 上一篇:项目验收未通过,收不回尾款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

热门更新

回到顶部